2025年7月26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生态保护编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學院协办,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及实务部门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生态保护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巩固研究员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致辞。吕忠梅会长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已进入关键期,生态保护编作为其中编纂难度最大、涉及法律最多的一编,亟需凝聚各界智慧、实现创新提升,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提炼问题、形成共识,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建言献策。北京大学法學院党委书记唐金楠在致辞中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并介绍了北大环境法学科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学术传承,表示将继续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贡献北大力量,预祝研讨会取得成功。
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學院教授汪劲主持。吕忠梅会长作题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进展与重点问题》的主旨报告。吕会长强调,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我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和全国人大的重大立法任务,《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立法说明为法典编纂提供了目标和指南,但当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及生态保护编均有不同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生态保护编需转变以往以单一生态要素为保护目标的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念,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明确生态保护规范“择其要旨入典”的标准,解答何为“生态保护”的核心难题,建立明确的类型化标准。法典研究应准确把握法典编纂的性质定位,牢固树立法典化思维,集中面向生态保护编的现存问题,促进《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持续完善。
在專題報告環節,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魏莉華以《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完善法典生態保護編》爲題,介紹當前自然資源管理的部門職責、實踐難點和改革方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副主任侯翎作題爲《對法典生態保護編的修改建議》報告,就森林、草原、濕地、荒漠保護與自然保護地立法完善等問題提出具體建議。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吳兆祥從司法實踐出發,針對生態修複等問題,作題爲《從環境司法角度談法典生態保護編的若幹問題》的專題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副廳長邱景輝以《環境公益訴訟法律制度完善與生態保護編立法》爲題,就環境公益訴訟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其與生態保護編的銜接發表見解。鞏固研究員以《從資源與生態的辯證關系看生態保護編的邏輯主線與體系結構》爲題,系統闡述了生態保護編的內在邏輯與體系建構思路。在評述環節,生態環境部首席法律顧問、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別濤,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原一級巡視員王鳳春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針對專題報告內容深入點評。
主題發言圍繞“生態保護編”的四個核心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研讨单元一聚焦“一般规定”,西北大学法學院王社坤教授主持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忠利、华中师范大学法學院教授王清军、福州大学法學院教授郭武分别发言,探讨生态环境领域各类规划的关系与编排、资源税费及生态补偿对生态保护的特殊意义与规范需求、生态保护法律责任的特性与法典的应然安排等问题。
研讨单元二围绕“陆地生态保护”展开,华侨大学法學院院长刘超教授主持研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玉梅教授,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二级研究员郧文聚,西北大学法學院王社坤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杨朝霞教授,南昌大学法學院黄智宇副教授分别就土地、林草、荒漠等陆地生态保护问题进行主题发言。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學院李艳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审、法政部主任王春磊作評述發言。與會專家集中討論了土地、林草保護條款的“入典”標准、現存問題與解決方案,生態“保護”的具體意涵,以及生態保護編與單行法關系處理等關鍵議題。
研讨单元三聚焦“涉水(含海)生态保护”,湖北经济学院副校长张忠民教授主持研讨。湖北经济学院水事研究中心主任邱秋教授,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郎劢贤处长,中国海洋大学法學院副院长刘卫先教授,厦门大学法學院副院长朱晓勤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學院侯佳儒教授分别就法典涉水、涉海条款的立法安排发表专题见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主任刘洪岩研究员,西北大学法學院讲师焦琰評述發言,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涉水、涉海相關條款的編排方式與流域法“入典”的取舍標准等核心問題。
研讨单元四围绕“物种与重要地理单元保护”展开,由武汉大学法學院教授刘长兴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學院副院长于文轩教授,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华方圆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學院吴凯杰助理教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希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岳小花副研究员分别就物种保护专章的逻辑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重要地理单元的法典保护、法典“自然保护地”安排及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等问题作主题发言。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學院杜群教授作評述發言。與會專家圍繞物種保護、自然保護地、國家公園及人文遺迹保護的入典編排和銜接問題深入交流。
本次研討會以“凝聚生態保護立法共識,助力法典編纂提質”爲旨,立足生態系統保護的實際目標,鏈接理論研究與法治實踐,通過多場專題研討及深度交流,在各關鍵議題上達成多項共識,彙集諸多寶貴意見。後續會議研討成果將系統整合並專題呈報至立法機關,爲《生態環境法典(草案)》的修改完善提供參考借鑒與智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