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履職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二年。這一年,從事法學教育和研究工作30多年的馬懷德,到多個地方進行了深入調研,對一些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觀察與思考。
“只有調研真問題,才能提出好建議。過去一年,我主要圍繞三件事情進行認真研究,都與教育和法治密切相關。”馬懷德說。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日益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2024年10月18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守护青少年成长”议题召开第二十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这让长期关注青少年成长的马怀德更加认识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去年,马怀德两次参加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调研,深入湖北、北京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实地走访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与广大师生交流,“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家庭因素是主因,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不广、做得不实也是因素之一。尤其针对严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家校医配合联动不够是导致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社会出现极端事件的主因”。马怀德说,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自己会继续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對于編纂教育法典,馬懷德已呼籲多年,“編纂教育法典是推動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提升教育法治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爲教育治理提供權威性、全局性法律方案”。2023年,馬懷德圍繞“編纂教育法典”提交了提案,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2024年,按照有關部門的部署,教育法典編纂研究工作啓動。教育部委托馬懷德主持“教育法典編纂研究”專項課題。在全國政協委員這一身份下,馬懷德正親曆並推動著這項研究有序進行,目前課題組已經形成了教育法典框架和第一編初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學院校教育培养机制。2024年,马怀德在深入调研后,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媒体上撰文就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提出意见建议,“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配套,抓好贯彻落实”。与此同时,马怀德还积极推动开展相关实践,他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专门出台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推动本硕贯通、跨校联合培养改革,努力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2025年,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關鍵一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啓動之年。作爲全國政協委員,我會繼續深入基層實踐,紮實開展調研,反映社情民意,形成比較成熟的提案,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助力教育強國和法治中國建設。”馬懷德說。